分情况看待老人“氪金”微短剧
发布日期:2024-07-09 14:27:31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维辰 编辑:藤井树

  一天花费500多元,凌晨3点还在充值——60岁母亲付费观看微短剧的行为让女儿觉得“太贵、不合理”,日前也引发公众对老人子女是否可以要求平台退款的讨论。

  谈及“氪金”微短剧,有个值得玩味的地方:类似“仅一顿饭工夫,父亲就为看微短剧‘激情充值’了200元”、“(父亲)熬夜看到凌晨4点钟,2个月充值4000元”的新闻中,以及“微短剧围猎中老年人”的话题跟帖中,多是以子女口吻晒出父母微短剧订单,感慨老人“掉进骗局”,诉说着投诉难退费难的,而老人的声音缺席。他们果真完全“被动”吗?是否也认为自己“被骗”了呢?

  在感慨老人花“巨款”追微短剧的叙事框架之外,或许应该追问一下他们的消费动机,尤其是一些“非常节俭”的老人为何一反常态“氪金”。从技术层面看,微短剧的剧情一开始就是围绕着观众的“爽点”设计的,虐恋、重生、复仇、暴富、逆袭等,观众爱看什么写什么,高反转、高频率、快节奏,让人欲罢不能。“将爽而未爽”之时戛然而止,付费才能解锁下集,可谓“图穷而匕现”。加之老年人有钱有闲,相较于年轻人网络资源搜索能力较差、数字素养不足,更容易被诱导。

  可深层次来看,老人之所以感到“爽”,甚至达到愿意用真金白银买单的程度,正因其情感需求得到了一定满足,如67岁消费者所说,微短剧女主“逆袭”时,自己也会有一种“取得成功”的感觉。花钱看的哪是微短剧啊,那是“我”的高光时刻啊!现实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在另一个空间得到短暂弥补。综观老人群体的“顶流”,无不具有近似的“心理按摩”作用:“假靳东”“假董卿”背后是对美好情感的想象,“秀才”“一笑倾城”是陪伴的化身,短视频是连接外部世界的“接口”……

  质言之,微短剧就是一种情绪商品,和年轻人通过看电影、听演唱会来娱乐,购买“爱因斯坦的脑子”缓解焦虑,没什么本质区别。“氪金”追求情绪价值没有“原罪”,至于花销在多大范围内算是合适,更是因人而异。

  回到子女是否可以要求平台退款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微短剧存在付费陷阱,如未告知消费者就自动续费、重复收费、虚假宣传等,涉嫌违反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子女帮忙维权具有合理性。而若不存在这些情况,道理上,老人自主作出消费决定,值与不值别人说了不算;法律上,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实施打赏行为。

  防止老人被“围猎”,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对微短剧的行业监管,避免消费者被无底线“收割”,子女也可以通过“数字反哺”增强老人数字素养、助其跨过消费陷阱。而避免老人主动进行非理性消费,则需要从满足其情感需求入手,堵不住,唯有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