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1月,民主党人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民主党在国会选举中也取得了重大胜利,与此同时,“白银集团”的紧密盟友来自农业州的民主党参议员的势力也得到了加强。在强大的政治游说压力下,罗斯福总统不得不提高对白银生产者的补贴,1934年6月通过《白银法案》。
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当时仍然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大国,有大量的白银积累,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高了银价就提高了中国的对外购买力,给美国商品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可以销售掉美国过剩的汽车和小麦,有助于美国摆脱当时的经济危机。同时,提高银价将使中国货币升值,增加中国工业产品的成本,削弱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美国的企业家和农民。
可是白银对于当时之中国,绝非普通商品,而和黄金一样是货币本位,白银价格的涨跌不能以普通商品而论,还必须从币值的角度来看。美国的《白银法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显而易见,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甚至顾不上正常的外交程序而直接向罗斯福总统呼吁,希望美国在购入大数额的白银时事先告知中国,以便中国能够做出反应。在《白银法案》实行3个月后,中国驻美国大使施肇基愤慨地说:“中国为银本位国家,美国白银购买法案使中国遭受货币紧缩、经济损失、白银巨量流出,令人震惊……”《白银法案》推出后不久就给脆弱的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打击。1934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额比上一年下降了80%,1935年又下降了76%,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经济和生产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1935年,上海就倒闭了 1065家工商企业,全国银行倒闭或者停业20家,当时中国最大的产业纺纱业,开工量减少60%,农业产值也下降了46%,甚至连部分在华经营的美国企业也不能幸免纷纷破产。美国的白银政策并没有像白银集团所宣称的那样,既提高中国的购买力,又增加美国的对华贸易,相反,这个政策却把中国仅有的一点东西也拿走了,连当时美国国务院远东司的司长也都承认“我们收购白银快要把中国人的血抽干了”。美国人耗费了15亿美元的“购银政策”并没从中得到多少好处,却给中国带来了灾难。
由于美国《白银法案》的冲击,国民党政府被迫采取了一项措施,即宣布从1934年10月15日起,征收白银出口税和平衡税,并设立外汇平市委员会以管理汇价。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解决问题,白银仍然严重外流,中国经济陷入严重的通货紧缩。严峻的客观现实迫使国民党政府改革币制,推出法币。法币改革面临极大困难,一方面中央银行并不是货币的唯一发行银行,也没有足够的准备金,另一方面英、美、日三国为了控制中国货币体系,千方百计的希望法币与自己的货币挂钩。
最终,以孔祥熙,宋子文为代表的决策者不仅成功从英美等国筹到了足够的准备金,而且巧妙地利用外国之间的矛盾避免与任何一个外币挂钩。1935年11月4日,国民党政府公布紧急法令,宣布实行法币政策,放弃了银本位。中国从此进入了法币时代。法币改革在当时缓解了中国的经济压力,1935年后,中国经济开始复苏,外国投资也开始恢复,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