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放心地与PX为邻?
发布日期:2014-04-10 10:34:13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 编辑: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PX(对二甲苯)项目频繁遭遇地方老百姓的“狙击”。标志性的事件如:2007年厦门市海沧PX项目遭到市民集体抵制,直至厦门市政府宣布暂停该工程,离开人口稠密的海沧区而迁址到漳州;2012年宁波的一处PX项目引发市民抗议,并迫使当地政府表态坚决不上PX项目。此外,近几年里大连、昆明、九江等地都发生过类似争议,茂名则是最近的一个例子。争议的原因都是民众担心PX项目对人身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当然其中也不时伴随着一些过度的恐慌情绪。

  对二甲苯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的化学产品,对不了解者来说虽然带有某种神秘感,但其实是一种普通的化工产品。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化工项目,在国际上PX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做到安全无害生产,潜在的污染物在封闭空间内运行并回收,不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其主要的风险是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因泄漏而造成污染事故。但是另一方面,PX项目万一发生事故的破坏性也会非常大,比如PX生产过程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等如果泄漏,会污染大气、土壤、水流,造成苯中毒,而苯中毒可能带来致癌、致残、致畸胎等后果。还要考虑到,PX项目往往与其他化工项目扎堆,而这种产业集群会让污染物的风险复杂化,使风险不仅局限于PX项目本身。所以对于PX项目的危险性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既不夸大也不忽视。

  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工项目,在国外PX基本上可以做到与周边居民相安无事,如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很多国家。PX项目的选址一般采取“三近原则”:靠近炼油企业,靠近下游的PTA(精对苯二甲酸)工厂,以及靠近大江大海。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大江大海周边通常也是人口稠密区,所以民众自然而然地与PX项目比邻而居,两无相妨。比如在新加坡这个地域狭小的国家,位于裕廊岛的埃克森-美孚炼油厂的PX装置与居民区的距离不足一公里,韩国釜山的PX项目距离市中心四公里,日本千叶包含PX项目的石化区与居民区没有明显界线等等。一定的安全防护距离肯定是必须的,任何化工产业都是如此,但在国外并没有多少人像厦门、茂名居民那样对PX项目如临大敌。

  在国外PX项目与民众的和谐相处,可以归因为成熟而完善的环境风险防控机制。据此有人会说,中国PX项目的安全生产技术已经足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而中国人也应该坦然接受PX项目,不应该对PX产生恐慌。然而风险防控机制并不仅仅是技术性的,同时也是社会性的、公共政策性的,并关乎政府的治理方式的。比如,去年11月22日造成62人死亡的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所暴露的就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安全生产体系的衔接协调能力和政府的救灾能力问题,像这样的例子还不胜枚举。

  其实,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关乎技术也关乎人们的意识,更关乎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系统协调能力。事前降低风险的项目规划、项目上马前严格的环评和广泛的公众参与、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和规则遵守意识、企业对员工系统性的安全培训、企业长期坚持安全生产所形成的工作习惯、行政机构的应急能力等等,都是风险防控机制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毋庸置疑,这些在中国都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缺失。这同时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在厦门、宁波等很多地方,政府PX项目的上马决策都是闭门运作的结果。如果地方政府首先就对PX项目藏着捂着,又怎么能不让老百姓疑窦顿生呢?如果在中文和英文网页上做一番搜索就可以发现,对PX项目的极度担忧是一个集中于中国的特殊现象,它反映了很多复杂的问题,如政府行为的简单粗暴、官民信任的缺失等等。

  从经济方面看,中国PX产能在2009年超越美国和日本而跃居世界第一,但正是在中国PX产业突飞猛进的时期,它成为了公众争议的焦点。而且中国国内需求量的不断提升,对PX的产能要求日益提高,据估计我国2013年PX自给率已降至47%,不得不大量依赖进口,但环保争议却在影响很多PX项目的上马,影响国内缺口的补足。这么一个对民众和企业来说“双输”的困局急需打破。的确,民众的科学意识应该提升,对PX项目不应该过度恐慌甚至将其妖魔化,但另一方面也不应该有一种“科学的强制”,以“专业”的名义来打压异见。因为民众对PX项目的恐慌可能确实不太“科学”,但结合近年来的许多事件考虑,对企业安全生产能力的不信任却可以说是一种“科学”的反应。国人的科学意识其实不可低估,只要政府主动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实现完全的信息公开透明,做好对民众的解释和科学性论证,都可以鼓励民众诉求表达的理性化,达成“共赢”的博弈效果。

  在某种意义上,PX项目只是民众对环境的总体忧虑的一个表达渠道。老百姓何尝不担心雾霾、河流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的危害,只是这些环境危害是系统性的,而没有可发泄怒火的具体对象,PX项目则是一个现成的对象。而各地对PX项目的拒斥又容易产生骨牌效应,导致其遭遇的民间反弹日益强烈,影响中国PX产业的发展。可以说,PX项目只是中国普遍性环保危机的一个牺牲品。地方政府只重视GDP增长的发展模式导致环境破坏和民众情绪反弹,这反过来又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已经形成了某种恶性循环。民众对PX的恐慌从局部来看具有一定的过激性甚至盲目性,但从整体来看又具有必然性。要解开围绕着PX的死结,就应该从普遍性、一般性、机制性地尊重民众环境诉求、强化环保机制做起。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