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挥舞“关税大棒”只会打疼自己
发布日期:2024-08-25 12:37:03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鲍南 编辑:藤井树

  最高征税36.3%!近日,欧盟委员会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对这一高筑贸易壁垒的操作,中国商务部明确指出,欧方预设结论,在调查各环节的做法均违背其承诺的“客观、公正、非歧视、透明”原则,也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

  欧盟挥舞“关税大棒”,看似调查许久、深思熟虑,实是短视之举、愚蠢至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只会破坏国际贸易秩序。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一路高歌猛进,凭借先进的技术、可靠的质量以及合理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赢得广泛赞誉。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是对市场规律的公然违背。这一举措不仅会大幅增加消费者的购车成本,还会对欧盟自身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再说,欧盟近年来持续发力绿色转型,施加关税相当于惩罚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如此自我打脸,公信力何在?

  欧盟的目光短浅与手忙脚乱,归根结底暴露的是其对自身汽车产业缺乏信心。长期以来,欧洲都是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阵地,诞生了大量声名远扬的汽车品牌与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然而,在长期领先之后,欧洲汽车巨头似乎习惯了“躺着挣钱”,技术创新的决心和动力渐渐不足。利润低,不干;市场小,不去;技术新,不学……市场竞争从来都是你追我赶,沉迷于“吃老本”,落后是必然的。反观中国汽车产业,尽管在燃油车时代是一名“后进生”,但从来没有自我放弃,始终在为下一次技术革命积极准备,终于迎来了产业链重构的新能源浪潮。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技术革命的赛道上,真正的对手就是自己。然而,面对产业风口变化的现实,欧盟没有选择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来积极应对挑战;没有选择制定有力的、连续性的产业战略来帮助企业发展;没有积极改善营商环境、人才引进政策以引入“鲇鱼”,而是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试图通过限制进口来庇护本土产业。这种做法不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让本土产业继续失去创新的动力与压力,将过往优势损耗殆尽。

  从中国的角度看,欧盟的这一决定虽然会给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带来压力,但也并非全是坏事。一方面,这将倒逼中国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升,进而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最终以综合性优势让市场做出选择。另一方面,纵观汽车工业后发国家的发展历程,在进入全球市场的过程中,几乎都经历了包括关税、反倾销补贴等多重阻碍,后来通过在海外建厂等方式,打开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中国车企也可以汲取智慧,通过加强与欧洲当地企业的合作,通过共同研发、生产、销售电动汽车,让中国自主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

  试图绊倒别人,不会让自己跑得更快。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来自技术积累、质量控制、用户体验,背后是自主创新的努力、产业升级的梦想以及辛勤劳动的汗水。错树靶子,乱抡棒子,欧盟只会打疼自己。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