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很多媒体报道了‘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的新闻,广大民众也热议这一现象。”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刘文玲在接受中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也是母亲,一方面非常理解当地妇联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一方面也非常理解作为父母的难处,如果就近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我相信很多父母不会选择远离家乡,远离儿女。这是一种两难。”刘文玲建议,加大返乡政策支持力度,增强返乡服务指导。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当地居民有了越来越多的留乡就业或创业的机会。数据显示,2020年,跨省流动农民工7052万人,比上年减少456万人;中西部地区输出农民工17481万人,比上年减少189万人,农民就近就业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与进城务工人员的总量相比,返乡人员数量还明显偏低。
因此,当下仍然需要加大返乡就业制度保障力度,为进城务工人员筑牢返乡就业基础,呼吁更对人返乡就业或创业。
据澎湃新闻报道,前阵子,某市妇联召开“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工作调度会,呼吁更多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就业。这样打“感情牌”的方式于情于理会有一定的作用,于情,父母外出务工,大多为的也是提升家庭的条件,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于理,若当地经济有所起色,就业的机会便多了。
但事实上,外出务工的人员在离家就业前,也会将留家与离家的各种利弊得失作出权衡,对两地的经济发展、就业岗位、技术指导以及薪资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因此,要想呼吁更对人返乡就业,仍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市场作为经济发展“无形的手”,对促进返乡就业有较大的推动力量,若家乡的经济快速发展,产业蓬勃发展,进而能提供的更对优质的就业岗位,便能吸引更多在外打拼的“游子”归来。
经济的发展需要“两只手”,当地政府“有型的手”也应积极作为,加强返乡就业制度保障。一方面,鼓励、支持、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当地企业的更好发展“保驾护航”,齐力推动当地企业做大做强,为返乡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做好返乡人员的就业、创业配套服务。当地人员对家乡有着更深层的了解,让更多当地人建设自己的家乡,是一种“双向奔赴”,有利于推动地区发展步伐,让“小家”和“大家”更明亮。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