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产复工的问题上,国家发改委亮出了鲜明的态度。
2月1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秘书长丛亮表示:虽然复工复产可能出现大规模人员流动和聚集,存在疫情进一步扩散传播的潜在风险。但是,如果不复工复产,短期内将影响疫情防控所需的医疗物资供应,长期来看各类生活物资也面临短缺风险。这样的防控措施是不可持续的,也难以达到战胜疫情的目标,最终受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此次新冠疫情发生至今,企业复工难,成为各地比较突出的现象。许多地方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一再推迟复工时间。有的地方对企业的复工复产还采取了报备制度,有的设置了前置审批条件,甚至还有个别地方出现了拘留提前复工企业负责人的情况。对此发改委相关官员表示:“这些做法是不符合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的中央精神的。此风不可长。”
既要有序复工,又要努力隔绝病毒传播,这道“双选题”很难,但是必须要做。
各地对于复工复产的态度审慎,当然有其良苦用心。疫情防控正进入关键时期,复工复产将带来大规模跨地区人员流动和聚集,可能存在疫情进一步扩散传播的潜在风险。
但是,对于复工复产,在压实企业的防疫、隔离责任的前提之下,也没有必要过度恐慌。复工复产固然有风险,但风险是可以管控的。只要企业能全面落实防控机制、配备口罩等防护物资,做好日常防护和管理的每个细节,最大限度化解疫情传播风险,并非不可能。作为政府,面对企业复工申请,最科学、明智的办法,不是简单化设置审批条件、一味提高开复工门槛,而是要把重心放在事中事后,更多的关注企业复工面临的实际困难,通过资源支持和专业指导,帮助企业做好公共卫生防控。
复工复产不止关乎企业利益,还关乎国家整体经济、公民的“饭碗”。正如国家发改委所说,如果不复工复产,那么抗击疫情也难以持续。比如,医院需要口罩等防护品,口罩工厂需要设备企业提供和维护设备,设备企业需要配套企业生产零件……其中某一个环节断了,那么整个链条可能就难以维持。
如果把抗击疫情比作一场战争,决胜的关键就在后勤。而复工复产,让经济社会逐步恢复运转,才能为抗疫提供强大的“后勤”。经济发展和疫情抗击其实互为依托,抗疫是为了让经济更好发展,而经济的正常运行,确保物资充裕,物价平稳,对于抗击疫情,稳定人心,也至关重要。
之前,浙江省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确保快递、外卖、生鲜配送等关键服务正常运行。杭州市规定,从2月10日开始,所有品牌快递企业全面复工。物流好比人体的“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要复工了,就要把上下游的生产、销售系统都带动起来。在当前的特殊情况下,要正视民生问题:既要保老百姓的菜篮子,还得保护老百姓的“饭碗头”。只有让整个社会生产、流通的系统重新运行起来,才能打赢抗疫的“持久战”。
复工复产当然要有序推动,要以充分做好防护,严防疫情扩散风险为前提。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抬高门槛。一些地方以简单粗暴方式限制企业复工复产,应当及时制止。对于复工复产从一味强调管制,转向管理和服务并举,这才是对经济民生和抗疫大局,更务实和更负责的态度。复工、复产、复物流,一个都不能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