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消费压缩会导致“市场萧条”吗?
发布日期:2013-01-27 12:23:43 来源:凤凰博报 作者:翟春阳 编辑:

  凤凰网博报日前发表博主翟春阳的博文:

  摆花也好,喝茅台也罢,这些都是“标”,而不是“本”。“本”是什么?“本”是财政监督、财政透明,“本”是政府信息公开,“本”是一本公开、透明的账薄,“本”就是公众有对公共事务发言的权利。

  日前,一则题为《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的新闻分外吸引眼球——随着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出台,政府部门开会不摆花的“新会风”,已悄然影响到广州的鲜花销售市场。

  现在的媒体就是喜欢“标题党”,所谓的“广州盆花销量暴跌九成”乃是典型的“标题党”。首先这一说法并非来自于权威部门的统计,而是来自于广州的一个花商的即兴判断;其次,这位花商也并没有说“广州盆花销量暴跌九成”,他的原话是“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宴会用盆花的销售额跌了八九成”——注意,是“宴会用盆花”,与“广州所有盆花”是两个概念,而“销售额”与“销量”又是两个概念。有人可能会说,较这个真有意思吗?当然有意思。“广州盆花销量暴跌九成”这样的表述,很容易让人与“市场萧条”联系在一起,“市场萧条”总归不是什么好事。有评论说,只要能压缩政府开支,“让一些鲜花企业倒闭,也不值得可惜”。但本文要说的是,没必要夸大“政府会议不摆花”、“公务宴请不喝茅台”等党风政风新动向对市场的负面影响,政府在公务消费上的自律还不至于导致“市场萧条”。

  如果政府大动作遏制公款吃喝,市面上大大小小的饭店是不是都要关门歇业呢?常识告诉我们这是杞人忧天。确实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对公款吃喝、对公务接待动真格,就会抑制市场的繁荣,影响到经济发展,让很多人失去饭碗。这种观点很吓人,但也很荒谬,就像经济学上的“破窗理论”一样荒谬。破窗理论就是,你打破了一扇窗,那安装玻璃的工人就能得到一次挣钱的机会。照这个理论,所有的破坏行为都是大好事。事实上破坏就是破坏,破坏必然造成损失,主人原本想买一双鞋子,因为一扇窗被打破了,他就只好拿买鞋子的钱去装玻璃——他损失了一双鞋,卖鞋子的鞋匠失去了一桩生意。公务消费也是这样,我们不能只看到公务消费对于市场繁荣的贡献,而必须看到,如果政府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我们的市场会更加繁荣,会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法国十九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用“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来揭破“破窗理论”的荒谬——在破窗理论中,“看得见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破了窗子的主人,一个则是玻璃工。但还有第三个人,这个人是“看不见的”但又是确实存在的,他就是那个鞋匠——他的利益因为那扇窗子的打破而受到了损害。在公务消费中,比如公款吃喝,“看得见的”是政府在花钱,餐饮业因之红红火火,而我们这些纳税人就是那个“看不见的”的第三个人。甚至不妨说,贵州毕节那五个死于垃圾箱的流浪儿,江西贵溪那11个死于校车事故的儿童,都属于那“第三个人”。

  政府开会不摆花了,公务接待不许喝茅台了,领导座驾不许买国际品牌了,下去视察只能吃公务餐了,这绝对是一个好兆头!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省出来的钱干吗用呢?这才是一个真问题。如果不能保证这些钱用到该用的地方,用于民生,用于公共服务,那么不摆花、不喝茅台又有多大意义呢?这不,又到年底了,政府又开始“突击花钱”了,财政部官员说:“年底突击花钱不违规。”不吃了,不喝了,不摆花了,但还是不给你留一个子!所以我们应该明白,摆花也好,喝茅台也罢,这些都是“标”,而不是“本”。“本”是什么?“本”是财政监督、财政透明,“本”是政府信息公开,“本”是一本公开、透明的账薄,“本”就是公众有对公共事务发言的权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