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理解美国两洋联盟关系管理与国际格局演变的新范式》
发布日期:2022-03-25 11:55:03 来源:决策信息网 作者:孙超 编辑:擎

  作为国际体系中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联盟管理堪称典范,其正式盟友和伙伴关系遍布全球。美国巧妙地利用了冷战的“遗留问题”,将两洋联盟、资本主义阵营同自由世界领袖有机结合,以实现霸权护持,并防范潜在的大国崛起。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削弱了西方在全球的领导地位,美国的霸权遭到削弱。2017年,特朗普的当选凸显美国政治危机,美国在全球中权力、地位和声誉相对下降加剧了“霸权焦虑”和“战略危机感”。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疫情加剧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封闭自保”,想方设法强调“经济主权”,加剧“逆全球化”态势;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后在部分地区进行战略收缩,却继续前任政府的对华对俄遏制和威慑政策,特别是对华外交进行了变本加厉的打压,在欧洲酝酿出当今乌克兰危机的新冲突。可以说,世界进入了大调整大发展大变革的新阶段。美国霸权危机带来国际体系权力机构变化的不确定性,国际秩序的稳定性也在下降。如何把握当下的国际格局及其演进趋势,从学理上评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的影响力,如何理解美国的霸权的破坏性力量,成为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期俄乌冲突持续白热化,世界动荡的颠覆性危险加剧,正在加重对人类生存造成的威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非同寻凡的智识努力。《冷战后美国两洋联盟的演化与国际格局转型研究》的出版正当其时。在美国霸权地位相对滑落和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该书的出版解决了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理解当前国际格局演变趋势的新思路,回应了当前国际体系转型的重大理论问题。该书由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钮维敢撰述,全书共27万字,已于2020年8月份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冷战后美国两洋同盟演化与国际格局转型研究(13CKS029)”结项成果。该书对当前以美国主导单极霸权的起源、动力机制和演变规律进行全面剖析,并对国际格局演变趋势进行学理预测,展现出作者非常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驾驭各类观点的学术能力。在本书中,钮维敢教授将美国联盟管理置于国际格局演变的大背景下,站在“冷战遗留问题”视角上观察美国霸权护持手法,集中讨论残存的冷战模式和冷战思维如何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中恢复“活力”并提升美国的霸权。在新思路的引领下,美国两洋联盟的构建与国际格局转型自然衔接起来,从而提醒作者未来还存在“冷战模式”复苏的可能性。细读专著,可发现以下创新之处值得细细咂摸。

  多极化趋势明显是相对的

  苏联解体以来,美国确立了首要大国的地位。单极虽然被一些学者看作是权力结构的“理想类型”,但国际体系在冷战后从两极转变为单极的趋势是明显的。在美国确立为单极霸主地位后,国际格局趋势如何演变,一个较为明确的说法是多极化,即存在从单极向六大行为体(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和印度)构成的多极体系转变。尽管趋势是较为明确的,但却没有提供清晰有关权力关系的信息。其一在于“极”本身是权力关系事实还是行为体的期待并不明确。其二在于“极”的转化是否有明确的时间范畴,存在时间窗口。其三,“极”的转化给行为体带来机遇和挑战如何并不清晰。由于单极世界和“多极化”并没有提供清晰的权力关系,对“极”的思考容易流于简单或随意。钮维敢教授对这一命题做了非常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将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演绎为三支主要力量的竞逐:要求单极化趋势的力量、要求多极化趋势的力量和中间游移力量的博弈。

  这就使得多极化趋势明显成为明显的伪判断。单极和多极之争恰能反应国际权力结构的主要矛盾。苏联解体之初,中印等新兴国家尚未崛起,俄罗斯实力大减,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自然傲视群雄。与此同时,为美国单极秩序提供合理性的各类西方理论甚嚣尘上,一些国家也热烈追随美国。多极化与其说是一种趋势,不如说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是一种主张。随着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尤其是俄罗斯的复苏和中国快速发展,多极化趋势逐渐浮出水面,这是权力转移带来的自然结果。权力消长自然会带来国际权力结构的矛盾尖锐,中间游移力量转移速度和频率更为快速。

  因此,这种将趋势判断转变为趋势背后的势力斗争的分析手法颇具新意:既凸显了当前复杂的国际矛盾,也回应当前对国际格局趋势的简单判断。“极”的内涵也得以明确:单极化趋势力量从美国所领导的资本主义阵营演变而来,而多极化趋势则是反对西方垄断国际领导权的诸大国和行为体,中间游移力量处在双方的矛盾间隙中。“极”的转化就成为矛盾斗争的焦点,单极、单极化、多极和多极化就得以澄清。最后,从“单极”到“多极”趋势,或从“多极”到“单极”的趋势都可能存在,趋势是否明确主要看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显然,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削弱了单极趋势,推动多极化的趋势。但是否意味着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就已确定,还并不明确。在复杂国际关系斗争中,尚未形成与美国直接挑战的大国,单极化趋势依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国际关系转化需要争取发展中国家,其游移方向的选择、游移规模和游移规模,对国际格局变动至关重要。

  美国两洋联盟关系管理是美国霸权护持的主要手段

  在传统的均势理论中,大国管理的均势是实现国际秩序稳定的关键。当一个国家权力过大时候,各国将形成联盟对强权形成制衡,推动国际社会的稳定。美国著名学者米尔斯海默也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政治重回到国家体系时代,大国政治的悲剧将有可能再度上演。冷战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多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家如何最大限度的获得权力,运用国际制度和规范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以及如何通过建构新的身份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由此自然会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即冷战后国际关系回到了无政府状态时代国家相互斗争的时代。尽管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理解国际格局演变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一个核心问题依然尚未得解,即冷战后美国为什么能持续性维持超级强大的权力而没有遭到其他国家的制衡,以及美国不断在世界放肆使用武力而没有遭到全球诸大国强力抵制。

  美国霸权带来的威胁没有应答,就自然会有霸权稳定论、民主和平论、自由国际主义秩序论及仁慈帝国等多类西方理论为其正名。这些理论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同时颇具迷惑性。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多强调“科学”标准作为最高准则,以“非科学”为由,鲜少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学者对话。这自然导致“国际关系理论”以西方为中心,甚至以美国为中心,而对俄罗斯、中国和其他国家发展情况视而不见,也对美国霸权造成的灾难以及全球治理的失败带来的高额成本知而不谈。

  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的功能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在于改变世界。一些支持美国霸权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不仅没有获得对世界的真知,反而塑造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给这个超级大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失去了对世界的真切观察,遑论去构建减少南北差距,推动全球正义。由此,对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权力护持的讨论成为非常重要的学术议程,是我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钮维敢教授创新之处在于独辟蹊径,将联盟关系管理置于分析的核心。作者强调美国通过自身实力整合冷战遗留问题外交和安全空间来优化力量,同时通过多种手段分化多极化趋势的力量,吸引中间游移力量。其中,两洋联盟最为关键。大西洋联盟是美国全球战略安全的稳定器,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同盟是美国操纵冷战遗留问题的调温器和介入亚太事务的抓手。从现实来看,美国确实常使用说服、诱导和强迫的手段,弥合美国同盟友之间在具体事务上分歧,在行动上保持一致。两洋联盟的长期存在不仅巩固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甚至对美国政治经济体制也起到了扩展的作用,以至于美国将自身的政治经济制度理解为“最优”而向全球推广。同时也应看到,美国两洋联盟也面临较大的缝隙。大西洋联盟需要在经济、安全事务上进行协调,以应对欧盟不断弱化的影响力和法德对自主权的要求。而美国的亚太联盟也面临变革的压力,尤其是美国不愿意付出“公共产品”而驱动各国主动争夺权力,自然使各国自觉威胁而担心“被牵连”形成联盟困境。钮维敢教授从联盟政治的角度分析国际格局的转变,不仅清晰绘制了国际形势变化的动态图,也给该领域提供非常丰富的研究空间。

  新冷战的理性讨论

  如同二战胜利一样,冷战的结束并没有给大国带来安全感。冷战结束之时,弗兰西斯·福山向全世界表示“历史的终结”,昔日两大阵营对抗的国家已经成为了朋友。但与此同时,美国不忘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全世界。冷战结束后的三十年,美国还是难以容忍非西方世界的崛起,采取各种方式制衡俄罗斯和中国的发展。特朗普政府甚至将俄罗斯和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以力量维护美国霸权。

  同一般讨论新冷战概念不同,该著认为要研究新冷战,必须从时间—空间—进程三个维度来综合考察其内涵和外延。按照该著的理解,要理解新冷战要从三个维度展开:第一,从时间来看“新”冷战之“新”,探究新冷战与冷战有什么区别;其次,“新冷战”出现的空间场域与常规冷战之间的场域有什么不同;最后,对新冷战这一现象的源起和演变来窥探其变化的本质。只有基于这一基轴中,新冷战的讨论才会有可能。当然,新时代的“新冷战”的讨论存在解释力不足的困境。无论使用“美苏争霸模式”当代重演还是新时代的大国和大国集团的战略竞争,都没有办法解释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多维度。一个简单例证即商务部新发布的统计数据,2021年中美贸易高速增长,双方经济结构、贸易结构高度互补,拥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之所以研究新冷战,并非渲染和强调“新冷战”,而是发现中美战略竞争关系呈现出了新的特性,并没有现成的理论有力分析。在该著看来,新冷战具体表现为主体和攻守的非对称性,且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需要从历史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论证。首先需要达成对冷战这一概念的共识,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国际格局转换中的各类角色,从而析出新冷战的相关主体。在实践上指标上,也要观察相关行为体力量结构的非对称性和非平衡性明显的行动和结果。

  细读全书,可以发现视角独特,逻辑严密,资料详实,且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该著的出版也为我国当前理解美国所宣称的“单极秩序”和新时代的资本主义阵营提供了新的观察工具,尤其对当期乌克兰危机,该书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启发意义。当前,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中美“新冷战”呼之欲出。该著有助于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变化,有助于理性认知国际体系变革中的资本主义阵营的联盟关系变化,也有助于中国学习借鉴经验教训,规避“修昔底德陷阱”。

  (孙超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副教授、博士)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