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6月26日,在《联合国宪章》的签字仪式上,由于按照字母顺序排列,中国代表团排在首位,而在中国代表团中,顾维钧作为宋子文的代理,又成为首席代表,也便成为第一个在宪章上签下了自己名字的人。
“顾维钧”,这三个汉字,首先出现在《联合国宪章》署名上。而作为顾维钧此人,熟悉民国史的朋友自然不会陌生,他被誉民国第一外交家。
在民国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顾维钧凭着自己的硬实力,挤入了民国名人行列。
24岁以博士的学位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7岁便成为驻美国公使,34岁成为外交部长。他被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称作是:“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
在上个世纪30年代,当时的英国媒体曾发表专栏这样评书顾维钧:“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了……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
1912年5月,顾维钧出任内阁秘书,开始他的政治生涯。
作为外交官,他几乎得到了所有外交官员都梦寐以求的职位:驻美国公使、巴黎和会的代表、联合国理事会中国代表、驻英国公使、外交部长、驻法国公使等等,甚至他还做过几个月的代理国务总理。
当然还有出席旧金山会议,参与起草和签署《联合国宪章》。1957年还担任过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庭长,直至1967年退休。
在参加巴黎和会的时候,顾维钧刚刚而立之年。虽然在中国代表团中,当时的他位居后进,但是当需要向和会最高机构“十人会”报告山东问题时,他的前辈们由于种种原因,要么干脆拒绝出席,要么出席了缄默其口。
是顾维钧勇于发言,出面侃侃而谈,痛陈山东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国的态度,并从国际法的角度,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那次精彩的发言,得到了美、英等国家领导人的纷纷祝贺,也成为了当时新闻报纸的头条。
后来顾维钧在和会上的斡旋,几乎独自支撑了整个中国代表团。
他希望中国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得到应得的权益,最终,在争取无望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而正是顾维钧在这次拒签和约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此次的巴黎和会,顾维钧因为捍卫了自己祖国的权益和尊严,而逐渐闻名于世。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