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三心论”点出领导干部“为官之要”
发布日期:2011-08-18 17:16:06 来源:人民网 作者:胡军 编辑:

日前,习近平围绕十二五规划贯彻实施和党的建设,深入阜阳市、合肥市的农村、企业、社区、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调研。他强调,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前不久,全国两会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宏伟蓝图已绘制,关键在抓落实,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在这次调研中,习近平提出三心论,为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作出要求、指明方向、明确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进取心是干事创业发动机。干部的权力说到底就是干事的责任。职位越高,干事创业的平台就越大,责任就越重。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果不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不把心思、精力和智慧持续投入到工作中去是不行的;悲观等待、无所作为、不想做事更是不对的;在任多年,山河不改,面貌依旧,更是愧对百姓的。为此,每一个领导干部,要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增强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把自己的工作岗位当作施展才华、干事创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平台,同强的比,与快的赛,向高的攀,力争上游,勇创一流。实践证明,有了进取心,才会有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志气、有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有滴水石穿而不悔的韧劲,不管困难再大、任务再重、矛盾再多,都能保持一种敢闯敢试敢冒的激情和锐气,做到勇于探索不怕失败、敢于攻坚不怕风险、善于突破不怕挫折。唯有如此,才能把应承担的任务承担好,把应完成的使命完成好,做到不负党心、不违民心、不愧良心,让生命在不断进取的工作中发热和闪光。

敬畏心是安身立命护身符。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敬畏体现的是一种为官态度与为人境界。领导干部只有对自己岗位的权力有一种敬畏,才能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严守党纪国法,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如果一个干部总是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不把群众放在眼里、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没有敬畏之心,徇私枉法,为所欲为,最终结果只能是被党和人民收回权力,受到法纪的严惩。为此,领导干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保持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张感,一种在位一天、赶考一天的危机感,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人民托付的沉甸甸的责任,恭恭敬敬当公仆,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遵守为官底线,严守法纪红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办事,清清白白当官。

平常心是修身养性镇定剂。小平同志有句名言:正确对待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就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就象一个撑船人,风动心不动,船动身不动。毋庸讳言,一些领导干部缺少这种平常之心,他们把金钱和权力作为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利欲熏心、弄虚作假、不择手段、上蹿下跳,甚至有的还堕入犯罪的泥沼。其结果,既危害党的事业,又损害群众的利益,到头来也毁了自己。大量事实证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旦失去了平常心,必然会被物欲所困,被名利所累,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腐化堕落的邪路。可见,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管是什么职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不心浮气躁,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领导干部对待名利要看淡、看透,做到遇到好事不失态,得意淡然;遇到挫折不沮丧,失意泰然;遇到委屈不动怒,从容超然,真正做到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言为心声,行随心动。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执政理念,就会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事业、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名利的试金石。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进取心、敬畏心和平常心,方能化压力为动力,视职务这职责,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作出应有贡献。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