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2年中国文化界发生了什么大事,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肯定属于其中的一件。还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就花了十块钱买了一本《鲁迅全集》,虽然是盗版,并且缺少了几篇重要的文章,诸如《铸剑》和《治水》等篇章,但仍然不妨碍我对鲁迅作品的热爱和理解。在上了大学之后再图书馆认真地补看了这两篇文章,受益颇深,风格一如鲁迅其他的作品:诙谐、深刻和惜字如金。我也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鲁迅婉拒瑞典友人推荐他参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时他所持有的态度:“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1]很显然,鲁迅认为彼时之中国尚无有能力获得诺奖的作家,中国的整体落后然这位热得发冷的作家对中国作家作家获得诺奖的实力表示怀疑。虽然诺奖评委会唯一的一位汉学家马悦先生表示过鲁迅拒绝接受诺奖提名时子虚乌有之事,原因有二:首先,没有人推荐;第二,鲁迅的作品是其去世之后才翻译为外国作品。在之后的一些资料中又看到一些消息,说是颁发给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诺奖其实是准备给予当时的中国作家老舍的,由于老舍受到文革迫害,选择了自杀,遂颁发给了另外一位亚洲作家川端康成。
不管上面的消息是否属实,每次诺奖颁奖都是国人集体“痛经”之日。泱泱中华大国,竟然没有一人能够获得世界上的最高荣耀,真实让人不无遗憾。
2012年诺奖办法前夕就又消息称诺贝尔文学奖将在日本作家村上村树和中国作家莫言之间产生。村上村树的作品我看的不多,只看了一部《1Q84》;之前莫言的小说我也只看了一部《透明的红萝卜》。当时对莫言没有特别的关注,因为他的语言文字没有贾平凹等人的那样古典隽永,都是大白话,整个作品很粗糙,这就是我对莫言小说的初步判定,直到开始看莫言的小说《蛙》的时候开始转变,当看到《丰乳肥臀》时判定完全转变。之前的误解在于文字的篇幅,中篇的规模完全施展不出莫言讲故事的能力,莫言笔下浩浩荡荡的文字需要一个广阔的舞台来施展。阅读莫言的作品有一种很明显的感觉,就是莫言的语言就像奔流不息的大河,闸门一旦打开,就会势不可挡,像一股汹涌的洪流,裹挟着泥沙和杂芜而一气呵成,很难停下前行的步伐,很具体的体现就是成串的同类或同构的词语和句式的出现。同时,莫言的想象力超乎常人,一个个胆大的比喻甚至不惜冒有失体统归于荒谬的危险。
一、《蛙》
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国内文学作品的最高水平,从路遥王安忆、贾平凹、麦家和迟子建等获奖名单上就可以看到这点。多年前,莫言到内蒙古大学演讲并座谈时,曾谈到自己的著作《丰乳肥臀》在茅盾文学奖的投票活动中,前几轮都是全票通过,但到最后一轮时却没有能够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桂冠而是一脸的无奈。当然,2012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奖项。
单从内容上来看,《蛙》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小说,另一部分是戏剧,小说占了整个作品的绝大部分,简略的戏剧部分算是对整个作品予以的另外一种文学形式的表达和解读,也是属于整个作品的后续发展和自然延伸。
《蛙》的主题是八十年代以来的话题:计划生育。整个故事情节是围绕着乡村接生医生的“姑姑”展开。为了响应和执行政府的政策,本来拥有美满生活的“姑姑”陷入了一种近乎绝情和残酷的生活。对于国家和政府的要求,“姑姑”保持着绝对的忠诚和热情,哪怕对自己最亲的人开刀,哪怕是对自己开刀!在那种狂热气氛的感染下,“姑姑”对一个个人进行节育教育,甚至对自己的亲戚、邻村的超产户强迫进行节育手术,终结了一个又一个尚未面世的小生命。在节育手术的过程中、在对超产户进行狙击的过程中,又是一个接一个生命故事。“姑姑”是一个时代的英雄,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最后成为了整个时代的牺牲品。在这样的时代中,“姑姑”在计生事业中兢兢业业,在政治因素渗透到方方面面的时代中,“姑姑”自己的幸福就像其他诸位人物一样可以为了国家的政策而不值得一提。“姑姑”的晚年时凄惨的,文章最后的戏剧告诉了我们,“姑姑”的意识深处萦绕着一个个类似于青蛙的被她流产、被她引产的一个个小生命,这些生命仿佛是一个个追债的债主,不断地出现、不断地嚷叫、不断地侵犯着“姑姑”的神经,无论这是“姑姑”的幻想也罢、是“姑姑”内心的良心拷问也罢,我们都可以看到只只代表生育与生命的活蹦乱跳的“蛙”。
《蛙》是一部值得人们深思的作品,正如她的题目所蕴含的意义一样。在莫言的其他作品中,蛙作为一种形象时时可以看到。在莫言的笔下,在高密县东北乡那片土地上有汹涌的河、燃烧的桥、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嗜好人肉的狗……“蛙”做为一个庄重的题目不断地提示着我们作者之所欲言。在常人眼里,蛙低贱龌龊,其个体简直不值一提,莫言在其他作品中提到过烤吃青蛙肉的情节。世界就是如此的奇妙,尤其是在自然界中,个体越是不重要,其个体越是众多,这只能取决于这些物种的生殖能力了,靠规模优势,这些物种获得了生存的机会,并在物竞天择的丛林法则的支配下赢得了自己的生命延续。诸如蚂蚁、鱼群等,个体的消失充其量不过意味着它为其群体的生存做出了应当的贡献。蛙也能算做事该种类之一吧。
每逢青蛙繁殖之际,河水浅谈成团的蛙卵花花绿绿,为数众多的蛙卵也就为蛙的族群的生存带来了充分的保障,在这个过程中,从卵到蝌蚪,再到幼蛙,最后到成年蛙,“蛙”似乎总与数量优势相伴、与生殖力相随、与某种程度的“下贱”相关。
在人类社会中,人类的生存权为第一要义。当人类的自然生殖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时,人们该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就自然界而言、就人类过去进化发展的漫长岁月而言,绝对的生殖代表着绝对的生存,富有冗余的资源和艰苦的条件为人类很长时间的生殖和生存的统提供了空间。现在的问题是:当资源不再从容地为人类提供给养、当人类的繁殖影响到自己较好地生存时,我们该怎么办?面对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时,舍鱼而取熊掌无法避免。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