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临近,“研学游”即将迎来旺季。据《钱江晚报》报道,近日,北京市文旅局发布《北京市旅行社组织或承办未成年人研学旅游服务规范(3.0版)》,进一步规范“研学游”服务。其中明确规定,严禁打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旗号收客,必须通过有关高校为中小学校提供的正规团队渠道办理预约申请,确保“游有所研”“旅有所学”,杜绝“只旅不学”的现象。
清华、北大等高校作为我国顶尖学府,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卓越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自然成为众多学子心驰神往的圣地,也是“研学游”的理想目的地。但一些不良商家却利用家长和学生对名校的崇拜心理,将名校作为幌子,吸引大量游客参团。然而,这类“研学游”的实际行程却往往流于形式——停留于校门口拍照打卡,或者安排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生既无法深入了解高校的精神内涵,也无法感受其学术魅力,“研学游”沦为一场徒有其表的“打卡秀”。
这种“名校噱头式”的“研学游”,不仅偏离了“研学游”的初衷,还损害了学生的切身利益。“研学游”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和互动交流,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素养。然而,虚假的“名校研学游”只留下几张照片和一时的虚荣,难以给学生真正的知识启迪,甚至可能让学生误解“研学游”的意义,认为这不过是一次轻松的旅游,而非一场兼具趣味与学术价值的学习之旅。
北京市文旅局的新规无疑为此类乱象敲响了警钟。要求通过高校正规渠道办理预约申请,不仅有助于保证“研学游”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也让学生真正有机会深入名校,感受其教学科研环境、师生氛围和文化活动,实现从“游”到“学”的转变。例如,学生可以走进实验室,观摩科研过程;聆听教授的专题讲座,了解前沿知识;与优秀大学生交流互动,汲取榜样力量。这类深度“研学游”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为其成长成才夯实基础。
当然,要让“研学游”彻底回归本质,仅靠规范名校“研学游”还远远不够。一方面,各地文旅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协作,建立健全“研学游”行业标准,对“研学游”项目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和安全保障进行全面规范,确保每个“研学游”项目都具备高质量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另一方面,学校和家长也应转变观念,不盲目追逐名校光环,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选择真正适合的“研学游”项目,鼓励学生在“研学游”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真正实现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
总之,清华北大等高校不应只是“研学游”的商业噱头,而应成为学生通向知识殿堂、追逐梦想的起点。唯有去除浮夸形式,回归教育本质,挖掘“研学游”的深层内涵,才能让“研学游”为青少年的成长增添更亮丽的色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